在线免费观看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国产-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在线免费观看黄网站-在线免费观看精品

產品分類

當前位置: 首頁 > 傳感測量產品 > 數據采集產品 > RFID系統 > 讀寫器

類型分類:
科普知識
數據分類:
讀寫器

RFID在現代化奶牛場管理中的應用

發布日期:2022-05-20 點擊率:32

  0 引言

  信息與自動化的現代管理技術在畜牧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基于無線射頻原理的奶牛自動識別系統,是現代化奶牛場管理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標簽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可進行無線讀寫 。

  目前,國內應用最成功的是近距離的RFID系統,識別范圍僅在20~30era以內,而物流或現代化動物識別管理中往往需要在數十厘米甚至數米的距離范圍內讀取數據,RFID在超高頻段(UHF)的讀寫距離可達1m以上。我國在超高頻段的研究和應用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也還沒有自己的標準,發達國家早已形成了統一的標準和成熟的體系 。

  我國最大規模的UHF RFID行業應用是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識別距離可達6m 。因此,應以國際ISO/IEC和EPCglobal相關標準為基礎,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標準,同時借鑒國內外現有經驗,推進RFID在我國相關行業中的應用。

  系統采用超高頻讀寫器模塊S1871作為無線射頻部分。LPC2214作為系統的主控制芯片,輔之于顯示及外部接口等電路搭建系統的硬件平臺,在txCLinux實時操作系統下,采用C語言完成系統的軟件部分設計,同時采用SQL Sever2000作為系統數據庫服務器軟件,旨在搭建一個能應用于奶牛場快速準確識別奶牛信息的RFID系統,識別系統符合最新國際標準ISO18000—6C和EPC C1 Gen2。

  1 系統簡介及組成

  1.1 分類

  RFID系統根據工作頻段、識別距離以及工作原理的不同有多種分類方法。其中,135kHz以下和13.56MHz屬于電磁耦合類型,作用距離在lOcm 以內;433.92MHz及2.45GHz對應有源RFID電子標簽;860—960MHz以無源RFID電子標簽為主體,多頻點,作用范圍在1~20m內,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產品。其工作原理是基于電磁反向散射耦合通信(即雷達原理模型),發射出去的電磁波碰到目標后反射,同時攜帶回目標信息。

  1.2 結構

  RFID系統由3大部分構成,分別是應答器(標簽)、讀寫器以及后端數據庫 。

  1.3 工作原理

  系統中,選擇860~960MHz作為其工作頻段,對應無源電子標簽以節約能源。牛耳標、固定在過道門上的閱讀器和上位機數據庫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奶牛識別系統。每頭奶牛均配備有一個無線射頻標簽,對應唯一一個ID號。奶牛進入擠奶廳時,遠距離射頻識別器即可識別出其所帶標簽的ID信息,并進行實時顯示與傳送,并發出命令,奶牛進入相應的擠奶槽擠奶,完畢后自行離去。通過對奶量的測量,記錄奶牛本次的擠奶量等信息。整個過程有條不紊、準確迅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系統的各組成部分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組成結構框圖
Fig.1 Structural chan of system

  2 硬件設計

  射頻識別控制器系統以LPC2214做為主控制芯片,超高頻部分采用基于Intel R1000技術的UHF微型讀寫器嵌入式模塊S1871,LCD采用液晶顯示模塊LCMl2864。另外,系統還擴展了4MB的Hash和256kB的SDRAM,外部接口有用于下載和通信的串口。LPC2214是一款基于32位ARM7TDMI—S內核,并支持實時仿真和跟蹤的微處理器,并帶有16kB的片內SRAM 和256kB的高速Flash。兩個16C550工業標準UART串行接口滿足了系統的通信功能。簡易的JTAG接口使程序的調試和下載都很方便,并且LPC2214的通用IZO口多達112個,滿足系統需求,并留有以后擴展外部設備的余地。

  2.1 射頻模塊

  系統射頻部分采用920—925MHz的超高頻頻段,符合最新國際標準ISO/IEC組織的ISO18000—6C和EPCglobal組織的EPC C1 Gen2。標簽為相應標準的無源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簽。其中,采用這些標準的意義還在于為實現全球物聯網這個偉大的設想做初步準備。

  基于Intel R1000技術的UHF微型讀寫器模塊Sl871,是可嵌入需要電子標簽識讀的固定或移動式中短距離設備的超高頻多用途微型讀寫器模塊。功率范圍符合歐洲(ETSI EN 302 208)以及美國(FCCpart 15)等主流標準。其可調最大功率為1300mW,支持EPC Classl Gen2協議,采用偶極子型天線。

  2.2 通信接口

  LPC2214與上位機通信采用RS232串口直接通信。RS232串行通信采用全雙工模式,波特率9600bps,與LPC2214的UART0通訊接口相連。當監控中心離工作現場較遠時,可考慮采用GPRS實現遠距離無線數據傳輸。

  2.3 LCD顯示部分

  系統采用LCMl2864顯示模塊,液晶屏幕為128mm ×64mm,可顯示4行,每行8個漢字。LCM12864的字型ROM內含8 192個16×16點中文字型和128個16×8半寬的字母符號字型,內含CGRAM提供4組軟件可編程的16 Z 16點陣造字功能,可實現漢字、ASCII碼和點陣圖形的同屏顯示。同時,提供了與微控器靈活的接口模式(并行8位/4位,串行3線/2線)。

  2.4 電源及復位

  根據系統設計的要求,需要DC5V、DC3.3V和DC1.8V等3種直流電源。使用小功率的正電壓調節器SPX1117,它以其極低的靜態電流和截止電壓而著稱,滿負載情況下的截止電壓僅為1.1V。系統采用CAT1025監控系統的復位,利用低功耗的CMOS技術將2kbit的串行E2 PROM和用于掉電保護的系統電源監控電路集成在一塊芯片內,含1個精確的VCC監控測電路和2個開漏輸出引腳(RESET和/RESET)。當VCC低于復位門檻電壓時,RESET引腳變為高電平,而/RESET變為低電平。

  3 軟件設計

  采用μ CLinux作為本系統的操作系統內核。軟件的設計按照系統的基本運行流程進行,采用C語言編程。首先,系統供電初始化開始,等待判斷是否有標簽進入有效閱讀區域;若無,繼續等待并判斷直到檢測出區域內出現標簽,電磁波反射帶回標簽信息;然后,進行一系列的響應和處理,完成識別過程。系統程序流程如圖2所示。

  當上位機接收到射頻控制器傳來的牛號信息時,由上位機數據庫中調出與此牛號相對應的詳細信息。系統數據庫服務器軟件采用SQL Sever 2000,Visual C++作為其前臺開發工具。可實現的功能如下:一是查看奶牛的基本信息,如出生、父本、母本、身高、體改、刪除或添加信息,可以方便管理人員對此牛的所有信息進行查閱或修改;三是根據此信息發出相應命令,引導奶牛進人相應擠奶槽擠奶,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準確迅速。

  4 實驗結果

  通過對奶牛識別器的多次運行測試,能達到既定1m以上的識別距離,識別率達99% 以上。



圖2 系統程序流程圖
Fig.2 Procedure flow chart of system

  5 結論 

  1)奶牛遠距離自動識別器實現了無接觸和無人工干預的奶牛標號自動識別,并與上位機聯系,能及時、準確地調用奶牛的詳細信息及發出命令,具有識別率高的優點。

  2)采用ARM7芯片作為主控芯片,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均得到提升,為系統的升級留有余地。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基于RFID的電子商務物

推薦產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