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46
有兩種預測,曾在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中頗有影響。一種是中國的房價會下跌,而高科技企業會死亡。另一種預測來自Gartner公司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認為,2010年,全球1/3的芯片公司將會消失,而中國的芯片公司將有90%會消失。
對第一種預測,且不說房價是否還在上漲,對中國的IC設計企業來說,不久前的“中國芯”評選活動結果可以作為一個推翻這種結論的反例。評選的結果中,十家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集成電路企業的十款芯片分別榮獲“2006年度‘中國芯’最佳市場表現獎”和“2006年度‘中國芯’最具潛質獎”。晶門科技的CSTN彩色液晶驅動控制器芯片SSD1772、展訊通信的GSM/GPRS手機核心芯片SC6600、美新半導體(無錫)的加速傳感器芯片MXR6800Q、中星微電子筆記本電腦嵌入式圖像處理芯片VC0321、珠海炬力的便攜多媒體音視頻處理器ATJ2097、福州瑞芯微電子的數字音視頻處理芯片RK2606A以及中電華大的電信卡芯片CIU5164等,在市場應用上正煥發出生命力,并以事實證明,中國的IC設計產業正透露出勃勃生機。同時,銳迪科微電子的TD-SCDMA/GSM/GPRS雙模
這些企業足可以讓業界長舒一口氣,中國的IC設計沒有死亡!但是,有識之士指出,是否這些現在表現良好的企業未來會一直良好下去呢,一個產品的成功是否就意味著企業會一直成功下去呢?
這是個問題。
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所闡述的那樣,“在物種進化過程中,存活下來的不一定是那些最強大的物種,而是最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事實證明,從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小企業,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支柱企業,不會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企業曇花一現,而什么能夠讓公司及時適應市場需求,后勁十足呢?在創新的聲音下,全球并購也勢頭漸盛,對這些已經起步和剛剛起步的IC設計企業來說,未來又該如何走呢?
記者想到了ARM。雖然是英國公司,但在中國,它和中國的IC制造商、IC設計企業共同走過了5年的時光,它經歷、見證了中國眾多IC設計公司的成長歷程。對中國高科技電子企業的未來,它有著怎樣的理解?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ARM公司中國區總裁譚軍。
2006年,是ARM進入中國的第五年,在中國,ARM算得上一個成長型的公司,它經歷了一個從零起步的一個積累過程。回想起ARM剛進入中國的時候,譚軍感慨頗多。“那個時候,中國市場對IP授權的模式并不容易接受;另外,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Foundry廠,中芯國際、宏力還在建設之中,很多企業擔心在得到IP授權之后設計出來的芯片無法進行生產。”
那一年,只有深圳中興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與ARM簽署了ARM922T內核的合作協議。對IP授權模式的接受和芯片的生產,在今天看來,都已經不是什么問題。通過艱苦的說服、解釋工作,并很幸運地同中國的Foundry廠一起走過那段同是剛剛開始的階段,ARM逐漸使IP授權的概念在中國深入人心。
“2003年上半年的SARS,尤其艱難。你可以想象在充滿恐懼氣氛的環境中進行工作的困難——但也恰在于這種氣氛中的不放棄,我們對業界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的說服工作得到了回應。”這段時間,ARM的工作卓有成效。SARS之后,IP授權模式的效果如雨后春筍,生命力開始勃發:5月,ARM在中國開展大學計劃,東南大學獲得ARM IP授權;5月28日,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中心獲得ARM內核授權,擁有先進片上系統設計平臺;7月,中芯國際加入ARM代工項目,ARM為ARM7TDMI內核提供先進的制造方案;9月,大唐購買ARM946E微處理器,用于無線產品應用;12月,上海復旦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別獲得ARM7TDMI和ARM922T內核授權。此后,上海杰得微電子、華為海思、眾華電子、科銀京成、重郵信科、方舟等眾多IC設計、課程培訓等公司加入到ARM的合作伙伴中來。
如今,ARM已經成為中國IP市場份額最大的IP授權商。2004年,ARM的凈收入增長了167%,達6,000萬美元,被半導體業界認為是“半導體IP業務的亮點”。2005年,ARM與應用材料、TI、索尼等一起被美國雜志Electronic Business評為過去30里最重要的10大公司之一。根據2006年ARM第二季度未審計財報,報告顯示,這家已經占據全球主要數碼產品芯片75%市場份額的英國電子公司仍然在強勁增長,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1.3億英鎊。剛發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未審計的財務報告表明,這個季度ARM合作伙伴基于ARM技術的產品付運量達到了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3%,第二季度增長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