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46
臺灣勝光科技產品技術處處長Calvin Shu表示,燃料電池是一種將燃料的化學能透過電化學反應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只要將燃料持續供應即可源源不絕地提供電力,不會有電力中斷或必須更換電池的問題,因此燃料電池像是一種發電機;與現有鋰電池最大的不同在于鋰電池是蓄電再放電的機制,而其本身能供應的能量受限于每次的蓄電容量,當電用畢必須重新蓄電后才能繼續放電。
由于燃料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重量輕、效率高的優勢,其可提供的電力至少高于電池電力的十倍,因此歐美各國正積極投入燃料電池在便攜式電子產品應用領域的研發。
圖1:勝光科技采用DMFC燃料電池的筆記本電腦原型機
Calvin Shu認為,結合鋰電池和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的混合式供電系統將成為未來便攜式電子產品的主流。他解釋說,電池供電有兩種基本特性,一是能量密度、一是功率密度。由于燃料電池就好象是一臺微型發電機一樣,它的能量密度較高,能夠長時間穩定地供電。不過,它的功率密度較低,無法支持系統開機時的高功率需求,因此仍必須藉由鋰電池供電。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的報告指出,2004至2006年將是燃料電池原型展示、產業供應鏈形成的階段,2006至2008年則開始有早期采用的產品出現,包括筆記本電腦、手機等。到2008年,就將進入到DMFC燃料電池大量生產的階段,市場開始正式起飛。ABI預測,2008年燃料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4000萬個。
鑒于燃料電池的長期發展潛力,目前日本、德國、美國均積極研發DMFC技術。其中以日本最為積極,尤其在筆記本電腦方面,原型機已于2002年后陸續發布。不過,DMFC實用化最關鍵的瓶頸之一是高成本、低效率,如何解決DMFC的高昂成本問題并實現量產,是目前各公司研發的主要方向。
勝光科技(Antig Technology)推出一種稱為“組件式(Component-like)”的DMFC解決方案。Calvin Shu解釋說:“所謂‘組件式’是將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薄膜電極組(MEA)整合在印刷電路板(PCB)上,以模塊化方式供應,同時在此PCB上內建電壓控制、感應器、直流轉換器、接口協議等組件。”
他強調:“我們提出了半主被動(Semi-active/passive)設計概念,解決MEA整合在PCB上的技術問題,并可提供相關的信號電路,可以讓工程師輕松地抓取到所需的資料,以便了解此燃料電池的特性,并進一步可以將其設計到筆記本電腦等系統產品中。”
他指出,模塊化方式可以降低工程師采用DMFC的技術門檻。“如果這是一個長期發展且潛力巨大的市場,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投入。”他說。目前該公司也已完成DMFC模塊評估套件的開發,可以讓對燃料電池有興趣的工程師開始進行相關的研究。
Calvin Shu表示,2005年將是他們的準備期,預計在7月完成原型的開發,包含完整的DMFC模塊電路;并與相關的業界廠商,包括印刷電路板、芯片設計、微機械組件、系統廠商等公司合作,爭取2006年完成產品的認證工作。“我們并不會成為燃料電池的生產商,我們將以授權模式,提供相關的IP,協助其它公司進入這個產業。”他說。
作者: 勾淑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