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观看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国产-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在线免费观看黄网站-在线免费观看精品

產品分類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動態

專家預測10年物聯網大規模普及

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30

ay: block;">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科研單位正加緊研發“物聯網”技術,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物聯網”技術開發的科研機構之一。去年11月,這個所與無錫市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在無錫高新區成立一個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中心,目前雙方正在制訂“感知中國”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和產業規劃,力爭建成引領我國傳感網技術發展和標準制訂的中國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物聯網”已被江蘇列為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

     專家介紹,自組織、微型化和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等特點,使得“物聯網”技術擁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如預測洪水、火災等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實時監控病人健康,工廠自動化生產線的控制等。

     據了解,我國對“物聯網”應用領域的研究與美國、德國等歐美國家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

     早在夏季達沃斯年會上,一些專家們曾提出了“不要浪費了危機”的觀點,令人深思。新華社日前發表評論稱,經濟危機帶來的社會變革和人們對突破危機的求索,往往醞釀出重大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

     物聯網·變革

     重建一塊新的地球工地

     “物聯網”也叫傳感網,是指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比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能夠遠程感知和控制,并與現有的網絡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加智慧的生產生活體系。

     國際電信聯盟指出,“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主動進行聯系。

     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

     物聯網·競爭

     美歐日韓都想抓住這個“戰略機遇”

     “物聯網”不但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且會影響一個國家在未來全球中的格局。

     有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僅僅是在智能電網和機場防入侵系統方面的市場就有上千億元。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級的信息技術產業。

     去年底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以后,在他和工商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被美國人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全球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凈值,基金吧)的關鍵戰略。

     今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了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也提出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并形象地稱為“感知中國”中心。而支撐“智慧地球”和“感知中國”戰略的就是目前被廣為推崇的“物聯網”技術。

     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獲取技術,被很多國家稱為信息技術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我們和世界保持著同步的研發水平,這將改變我們在前兩次信息革命浪潮中落后的局面。

     現在包括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在內的國家和地區都在加緊制定相應計劃,希望抓住物聯網這個戰略機遇,刺激經濟復蘇、占據競爭優勢。

     目前我國已經把“物聯網”明確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2050年國家產業路線圖。

     在“物聯網”這個全新產業中,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響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組成了2000多人的團隊,先后投入數億元,目前已擁有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的完整產業鏈。在世界傳感網領域,中國與德國、美國、韓國一起,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國之一。

下一篇: 河南省儀器儀表基地落

上一篇: 新測試時代:運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