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67
不久前,一位在澳洲阿德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Australia)從事研究工作的華裔工程師劉鎮章和他所發明的第一代嗅覺機器人刊登在澳洲主流報紙上。他所設計的這臺結構簡潔的機器人,其功能就象蜜蜂探花,不會被風或自然分散注意力,能夠在障礙附近尋覓路徑,“嗅”出煙霧或有毒氣體。一旦探測出危險,就會自動鎖定危險的來源從從而追尋到化學武器的蹤跡。他的研究,發展了機器人研究在這個嶄新的領域。
選擇嗅覺機器人研究是劉鎮章自己的主意,因為世界上做機器人眼睛和耳朵研究的不少,但做鼻子的還沒有,因為很復雜,首先需要一個電子鼻,還需要一個高度智能化的控制程序,在自然環境中,要受到自然環境中復雜的氣味的影響,所以做嗅覺要比做視覺、聽覺要復雜得多,很困難。
劉鎮章說,通過給機器人安裝相應的探測器(氣體探測,放射物探測器),編寫控制機器人尋找源的人工智能程序,讓機器人以較高的效率定位該危險源。這種機器人可以用于各種環境(地面上,地下,水下)來尋找危險的源,以達到消滅潛在危險因素,保護人員安全的目的。例如,如果有一個恐怖分子在城市的某個區域放置了一個放射源,那么布置在該區域附近的機器人就可以探測,然后定位該放射源甚至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處理。
劉鎮章設計、控制微型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原型機已經研發成功,并且通過編寫仿昆蟲行為的智慧控制算法。該原型機器人成功在于在充滿障礙的,風向變化的環境中能定位一個危險源。嗅覺機器人的仿昆蟲行為,讓機器人通過模仿類似于昆蟲追蹤食物源的行為去追蹤、定位危險源。由于仿昆蟲行為的智能控制程序,結構簡潔,內存消耗非常低,使得他研究的機器人硬件控制系統也相應地簡潔,為進一步減小機器人實體尺寸成為可能。下一步的研究目標,將會是將機器人的尺寸進一個減小。雖然他研發的第一代嗅覺機器人的體積已經很小,劉鎮章說第二代嗅覺機器人僅相當于第一代嗅覺機器人的一半大小。
這種嗅覺機器人的用途很廣,可以將若干自主移動機器人組成機器人工作隊伍,在城市 巡邏或者潛伏在城市某個角落檢測潛在危險,也可以用于國防、超級市場、社區。
據劉鎮章說,該部分研究的仿真試驗已經接近尾聲,控制多機器人協調合作的智能程序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在該階段的研究中,成功開發了可用于多機器人危險源定位仿真試驗的仿真器。下一階段的研究工作,將會是在真實環境中,用真機器人來驗證人工智能程序。
劉鎮章做事仔細,執著。目前他已經獲得到韓國做博士后,他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遠程手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