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观看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国产-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在线免费观看黄网站-在线免费观看精品

產品分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熱點

廣東中小電氣企業突“危”之道

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68

    2008年是對中小型企業全面體檢的一年。在1~9月,廣東省停產、歇業、關閉和轉移的中小企業為7148家,但僅僅過去一個月,這個數字就上升為15661家。目前,廣東省工業37個行業中,有29個行業增速同比回落,其中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建筑材料、森工造紙、汽車等五大產業的增速明顯回落。針對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廣東省政府制定了《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和相關落實方案,省財政調整安排了162億元幫助中小企業度過當前難關。

  面對強大的經濟寒流,面對訂單減少外需收縮,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內需是必要的,但是,積極的財政投入能否產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取決于投入數量的多少,而是能否在內需與內源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機制。面對即將到來的經濟不景氣,政府的主要任務不是簡單通過有限的財政投入確保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解決百姓就業難題。就業才是民生之本,有了就業才有收入,有了收入才有消費,有了消費才有內需,所以,任何投資項目必須與創造就業機會掛鉤,中小企業不僅數量眾多,更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主要力量,因此,政府保增長更要保就業,扶持大企業更要幫助中小企業,這才是成功的擴大內需。

  實現從間接開放到直接占領國內外市場的跨越

  坦率地說,改革開放30年廣東最為軟弱的就是過度依賴“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在工業化初期可以有效彌補原始資本積累與本地市場需求的不足。簡單依靠“香港人拿訂單、廣東人管生產”的分工是不夠的,在傳統的兩地分工中,廣東人承擔著最大的生產風險,由此決定著對香港人的依賴性也最強,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生產的風險就會主要落在廣東人的頭上。而國內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產能過剩、上半年受南方雪災影響,電網建設項目投入滯后、出口交貨值逐月下滑等因素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業績,導致了虧損企業增加,更給電工機械、電氣行業帶來嚴峻的挑戰。如果在發展過程中不注意積極培育本地需求與本地中小電工、電氣企業,那么,這種依賴最終會成為電工、電氣企業進一步發展與轉型的桎梏。

  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源和財富通過市場調節手段,必然向效率高的企業和區域流動。目前工業化國家能夠轉移的產業,國內基本都承接了,廣東中小電氣企業再次指望外資能夠帶動新的產業升級,是件非常不現實的事情。因此,中小電氣企業應當充分利用此次金融危機,在繼續保持與外商緊密合作基礎上,盡快實現從間接開放到直接占領國內外市場的跨越。

  電氣機械制造業是廣東工業的主要行業之一,雖然規模大,總產值大,分布廣,但是“大而不強”。企業主要以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電線電纜、電池為主,大部分企業并不掌握核心技術,只從事加工裝配環節,從高新技術產業的角度看,附加值相對較低。與此同時,電器機械制造業方面的名牌也較少,僅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個,廣東省名牌產品16個。廣東中小電氣企業要進行自我革命,加快企業轉型,生產別人沒有能力生產的產品,提升自我創新能力,通過創新打開市場,來提升企業的效率,這才是度過此次金融危機最好辦法。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除了最大限度地刺激本地需求,更重要的是與中小電氣企業配合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通過“走市場、建渠道、樹品牌”彌補廣東電氣企業的生產能力過剩。

  鼓勵更多中小電氣企業走出去

  在開拓與占領市場上,培育有競爭力的生產型企業固然很重要,但是,鼓勵廣東電氣企業從坐地經商向“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說夠千言萬語、想出千方百計”的行商轉變更重要。長期以來,由于廣東率先改革開放,優惠的政策帶來國內外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向廣東集聚,從而培養了廣東商人在自己家鄉談生意做買賣的習慣,隨著廣東政策洼地效應的逐漸淡化,無論國內外市場,原來相對于廣東的賣方市場已經改變,廣東電氣企業必須在走出去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廣東人只有通過走出去熟悉不同的人文環境才能認識市場,廣東人只有通過走出去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才能占領市場,廣東人只有通過走出去宣傳企業的品牌才能贏得市場。

  當然,走出去對于中小電氣企業是有較大市場風險的,浙江的經驗是大量中小電氣企業可以通過抱成團走出去,小舢板在市場競爭的波濤中容易翻船,但是,如果捆綁在一起就可以抵御市場的風吹浪打。長期以來,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比較注重生產環節而不太注重銷售環節,為此,政府首先要轉變觀念,除了在電氣產業集聚基礎上加快建設對電氣產業有明顯帶動作用的省內大型電氣專業市場外,還應當通過政府主導在國內主要中心城市投資組建“廣東電氣商品專業市場”,為廣東大量中小電氣企業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提供成本較低的交易平臺。此外,要積極培育與組建更多像阿里巴巴與國美這樣銷售渠道覆蓋全國甚至全球的大型批發商與零售商,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大型流通企業為中小電氣企業提供訂單服務。總之,在開拓國內外市場上,政府是“炮兵”負責清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電氣企業是“步兵”負責具體拿下每個山頭與陣地,唯有政府與電氣企業同舟共濟,廣東眾多的優質電氣產品才能所向披靡風行天下。

  企業應當花大力氣解決內源型經濟發展不足的問題

  目前大環境對廣東電氣企業的影響確實不容小覷,但是大多數電氣企業在采取保守方法保證生產的前提下,還是采取了一部分措施積極應對。中小電氣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通過技術改造降低成本和通過新產品開發。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電氣企業通過提高產品銷售價格、裁減人員和通過融資擴大規模的途徑。在政府的扶持方面,有企業希望政府提供產品研發資金。有企業希望政府采購產品。另外,部分企業提出希望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資金扶持以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還有部分企業認為政府應加大力度扶持擁有真正核心節能技術及產品,分重點、分層次、分結果投入經費在市場上已取得效果的電氣企業。

  有了市場需求的支撐,廣東企業應當花大力氣解決內源型經濟發展不足的問題,廣東的內需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分配造成的,而一次分配之所以不公平,關鍵在我們的外源型經濟主導發展模式。廣東中小電氣企業在拽緊國外市場的同時,也要開始嘗試涉足國內市場。

  浙江經驗表明,唯有讓全民都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來,發展的成果才能最大限度為全民共享,社會財富的分配才顯得比較公平。不然的話,廣東人只能通過打工賺點小錢,通過出租收點租金,有限的資源只能被別人利用,有限的財富只能被他人分享。在經濟蕭條時期,要鼓勵廣東人在低價時積極收購兼并外資企業,通過創業將廣東的財富優勢變成發展優勢,通過創業將廣東的外源型經濟優勢轉變為內源型經濟優勢。要加快發展與培育成熟的廣東產權市場與資本市場,在積極拓展國內外消費市場的同時,要制定與當年招商引資一樣優惠的創業政策,吸引全社會閑散資金進入有競爭力的實體經濟領域,要加強廣東支柱產業的經營風險研究,加強廣東支柱產業的自主創新,使老百姓在廣東的經濟發展中獲得最大的財產性收入。在經濟蕭條時期,引導百姓過多期望漲工資增加收入是不現實的,通過培育發達的資本市場增加百姓的財產性收入可能意義更大。應當看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機雖然對虛擬經濟影響很大,但是,通過惡劣環境的優勝劣汰,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突圍而出的將是具有真正實力,有巨大發展前途的中小電氣企業。經過腥風血雨的考驗后,廣東的實體經濟在重新洗牌以后,一定會在發達的資本市場基礎上再次崛起。

下一篇: 中國污水處理能力四分

上一篇: 關于舉辦《智能電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