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40
伴和學術機構的合作,英特爾時刻把握全球創新的脈搏。日前在計算機歷史博物館舉行的英特爾研究日上,英特爾公司展示了多項可視計算、無線、醫療、環境、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創新成果,部分技術成果如下:
多核處理器架構有待轉變
英特爾首席技術官Justin Rattner在開幕式演講中呼吁采用圖形和并行軟件新方案。他認為以后的圖形芯片應放棄傳統光柵管道而轉向光線追蹤技術。Justin Rattner還提及了一個新項目,該項目旨在擴展C++以方便編寫運行于多核CPU的程序。
相關文章:英特爾提出新的圖形處理器架構,挑戰AMD和Nvidia傳統架構
C++的擴展
Intel研發人員Zhenying Liu參與了定義Ct。Ct對C++進行了擴展,簡化了由多個硬件并行處理的程序的編寫。她在現場演示了一個程序。該程序利用Ct編寫,由兩個4核CPU并行處理,發揮了CPU最佳性能。通過該程序可以在錄制的視頻上識別出在北京街道上飛速行駛的汽車四周的物體。
多款無線傳感器
Benjamin Kuris展示了多款可佩帶的無線傳感器模塊。這些模塊設計用于監控運動和重要信號,旨在幫助家庭和醫療康復中心監護那些獨居的老人。傳感器可就地處理數據或通過.4或者藍牙網絡發送至處理節點。
健康晴雨表
Shimmer無線傳感器包括一個處理器和一個2G存儲卡(microSD)。該傳感器可將數據無線發送至家庭健康“晴雨表”。由后者對各項參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傳感器佩戴者身體狀態是否良好。針對人口日漸老齡化這一趨勢,Intel將開發完善的數字醫護系統,這款無線傳感器只是冰山一角。
高速探針用于探測芯片的GHz級接口
Frank Morris (r) 和Todd Shelton展示了一款用于監控處理器總線數據率高達15 GHz時工作情況的探針。他們參與過一款ASIC的設計,該ASIC對由電-磁耦合獲得的高速信號進行放大和分析。Intel已將這項技術和測試公司共享,用于調試其采用高速互聯架構的下一代處理器。
32nm工藝已步入正軌
Sanjay Nataranjan的任務是確保Intel下一代32納米工藝可以在2009正式投產。Sanjay Nataranjan表示到目前為止這一工藝已步入正軌。這是Intel首次采用193nm浸液式光刻技術,但僅用于制作關鍵層(Sanjay沒有透露具體層數),其它層仍采用傳統的248nm干刻。
翻頁更多...
自我診斷“瑞士軍刀”
Intel開發人員開發出這一原型用于未來家庭醫療測試儀中的瑞士軍用刀。他們的設想是以后消費者可以在零售柜買到不同款由芯片控制的測試儀配件,配件與主體單元配套使用。由主體單元對測試數據進行處理并通過USB或無線網絡發送至家中與某個診所相連接的計算機上。
智能手臂
Carnegie Mellon 開發人員Mike Vande Weghe (l) 和Intel工程師Casey Helfrich合作設計的一款機器人手臂。該機器人可通過其體內的電機和攝像傳感器組合及一幅關于其所處環境的數字地圖來識別和收拾隨手放置的杯子。下一步:將機器手臂與電動滑板車綁定,這樣機器手臂就可以完成需要在實驗室內移動的任務。
接口速率朝Tbit努力
Ansheng Liu參于設計的一款芯片調制器。該調制器可以將一個激光源分成8路25 Gbit/s的數據流,然后將其合成一路200 Gbit/s光信號。下一步:用Tbit級器件處理25 40 Gbit/s數據流。
解決存儲器帶寬瓶頸
負責主導Intel微處理器研發實驗室的研發方向的Jerry Bautista認為,存儲器帶寬一直是CPU面臨最大的挑戰。他認為3D芯片堆棧和新的存儲器層次結構等技術最有希望突破這一瓶頸。Bautista參與和指導了Intel去年在ISSCC上所討論的80-內核Terahertz處理器的開發工作。
發送距離可達30 km的Wi-Fi
David Thomas參與了對標準Wi-Fi收發器的時分多址(TDMA)接入通信協議的改寫,實現了傳送速率為6 Mbits/s、傳送距離達30公里的低成本點對點回傳鏈路。這主要針對在發展中國家的偏遠地區架設低成本、高傳輸速率的無線網絡。Intel已這項技術轉給OEM用于其鄉村聯機平臺。
盒裝醫療實驗裝置
Ilan Levy參與開發的一個可以用于診所的原型芯片醫療測試儀。該測試儀中的小芯片可以對一滴液體進行100多項測試。這個裝置比煙盒還要小,由電池供電,以無線方反饋回測試結果。
刻有肽圖案的芯片
Intel利用投影光刻技術在晶圓上刻上合成蛋白圖案。這一晶圓可用作檢查是否有生物標志化合物存在的媒介,用于確定病人是否有如糖尿病等。其最終產品尚在醫療診所進行進一步實驗。
是采用光線追蹤技術的時候了
通過追蹤畫面中光線的路徑來繪圖是一種最精確同時計算量很大的一種圖形渲染方法。Alain Dominguez參與設計的軟件工具用于優化采用16核或更多核處理器標準PC中來完成的圖片光線追蹤任務。他所展示的是石油鉆塔的交互式CAD仿真圖片。
Wi-Fi殺入PAN領域
Gary Martz所參與開發的這款軟件利用筆記本、數碼像機和MP3等裝置現有的Wi-Fi功能來建立對等鏈路(peer-to-peer link)。他的Cliffside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首先被作為開發項目論證,現在即將成為做為一個標準用于未來Centrino筆記本計算機。
相關文章:Wi-Fi侵入個人區域網絡領域,對藍牙造成強大威脅
瞄準銀發一族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全球醫療護理人員的短缺問題將日漸顯露,但同時這也將給醫療保健領域帶來巨大商機。隨著Intel著手醫療電子產品的開發,Eric Dishman的任務是尋找這些潛在商機。Eric Dishman認為隨著全球醫護人員的短缺(目前預測約少4,000,000)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未來20年內將達到1,200,000,000),銀發一族中存在巨大商機。“現在所展示的Holy Grail是一個可由消費者自行安裝的傳感器網絡,用于監護那些獨自生活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