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28
維信諾公司的OLED技術來自清華大學,整個生產線完全由自己設計,目前生產基地建設已基本完成,生產線設備已經采購并將陸續搬入。廠區總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擁有上萬平方米先進的潔凈車間,年產1000多萬片小尺寸OLED顯示器件。OLED顯示器可以廣泛地應用到通訊、儀器儀表、工業控制、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航空航天、醫療儀器等行業的產品中。
OLED---最有發展前景的顯示技術
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顯示產業則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機發光顯示技術是一種借助有機半導體功能材料,將電能直接轉化為光能的技術。采用這種技術制備的有機發光顯示器因其具有結構簡單、厚度小、響應速度快、功耗低、視角寬、工作溫度低等優異性能,另外還具有可實現柔軟顯示的特點,因此被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是最有發展前景的顯示技術,是國際上高技術領域的一個競爭熱點。OLED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不僅可以用在各種顯示領域,還可以應用到照明領域。OLED作為下一代最理想的平板顯示技術,引起了廣泛的投資興趣和各國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國際范圍內,OLED技術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到產業化的起步階段并呈現出向大尺寸方向發展的趨勢。有機發光顯示器是我國應優先發展的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之一,也是國內極少數可以掌握關鍵技術的產業之一,它為中國提供了一個直接進入顯示屏制造和上游材料領域并與國際顯示產業發展保持同步發展的重要機會。
十年磨一劍----中國的OLED之路
清華大學從1996年開始從事OLED的基礎研究,并于2001年底成立了維信諾公司。2002年維信諾公司在中國大陸率先建成了OLED中試生產線,并在2003年下半年實現了OLED屏及模塊的小批量生產和銷售,完成了技術應用的突破。迄今,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共申請了120多項國內外專利,實現了陰極技術等OLED關鍵技術的突破,完成了中試生產技術的集成。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還積極參與了有關標準工作,代表中國參與了OLED國際標準的制定,同時也是國內OLED標準制定的牽頭單位。
在整個OLED項目的發展過程中,在項目負責人邱勇教授的領導下,項目團隊先后解決了學科交叉、技術集成、團隊建設、校企合作、發展速度和資金籌措等問題,在如何有效地推進我國高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該項目同時也獲得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北京市政府、信息產業部、江蘇省政府、蘇州市政府、昆山市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支持。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又在中試技術基礎上,積極開發新技術,尤其是低成本技術,突破了從中試技術向大生產技術轉換的瓶頸,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量產線的設計。OLED產業化基地落戶在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之首的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平板顯示產業鏈為項目產業化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條件。
OLED量產在即,創新中國夢想起飛
在顯像管(CRT)產業處于發展高峰時,中國沒有對平板顯示技術的迅速崛起給予足夠的重視。國家層面缺乏自主發展新型顯示技術的前瞻性設計和部署,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信心、勇氣和長遠打算,使得中國大陸在平板顯示技術和產業遠遠落后于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中國顯示產業處于產業價值鏈的末端,嚴重受制于人。而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 OLED正處于技術不斷發展、產業化剛起步的關鍵時期,為中國顯示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也是不能再錯過的機遇。清華大學OLED技術的成功產業化,標志著我國在光電顯示產業上第一次依靠自主研發和創新,實現了技術的產業化,避免了走CRT和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全面引進的老路,對我國光電顯示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在未來的OLED發展進程中,中國有機會參與國際范圍的競爭;而走引進之路,尤其是在引進后仍不能掌握核心技術,則永遠沒有參與競爭的資格。
OLED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新興產業,OLED的材料技術、器件技術和應用技術仍然在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維信諾公司將繼續依托清華大學的技術和人才平臺,同時積極爭取更多投資者的支持,努力加大后續OLED技術的研發,聯合國內研究機構、相關企業和上下游廠商,共同打造完整的中國OLED產業鏈。在OLED項目發展過程中,一批優秀的年輕人逐漸聚集起來了,他們秉承“胸懷理想,腳踏實地”的共同信念,將繼續為實現創新中國的夢想而自強不息、銳意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