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48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2019年末我國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10 億kW和2.04 億kW,在2014年和2019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6.9% 和48.8%。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相關支持性和配套性行業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如為提高新能源發電效率和新能源電力利用效率而產生的對新能源發電環節信息化的需求。未來,隨著隔墻售電業務、智能微電網業務和虛擬電廠等新能源領域的新業務和新業態的產生和發展,新能源信息化的應用規模將持續擴大,滲透率將繼續加深。
新能源信息化應用在早期階段主要集中在電站端,主要為監控類軟件和綜合控制類軟件等。隨著新能源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在我國“可看見,可預測和可調控”的新能源管理目標下,新能源信息化應用領域逐漸從傳統的單一電站管理、設備管理轉向發電、輸電和用電等環節的全流程管理。未來,隨著新能源信息化應用環節的增加以及應用對象的轉變,類似新能源功率預測等各類信息化服務將成為主要需求,信息化應用將更多地以服務的形式體現。
新能源信息化應用的逐漸加深打破了原先產業內的數據壁壘,使得有效利用新能源生產、傳輸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成為可能。圍繞這些數據,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將形成如新能源電力交易等新的市場和需求,也有利于加強產業上、中、下游的聯動,建立新能源產業內的大數據生態,促進電力生產、傳輸和消費全流程效率的提高,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
目前,許多國家提出了明確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制定了支持新能源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使新能源產業的規模持續擴大。預計到2050年風電和光伏發電量將占到全球電力系統發電總量的約50%。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的預測,到2035年,我國火電設備裝機量占比將降至30% 左右,風電、光伏發電將在2040年前后成為主力非化石電源,到2050年裝機容量占比將接近60%。我國新能源產業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具備長足的發展空間。
同時,我國新能源產業正在從政策推動向成本推動轉型,自2009年以來,我國風力和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隨著風電、光伏發電規模化發展和技術的快速進步,風電、光伏發電的成本已顯著下降并趨近傳統化石能源。未來,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風電、光伏發電的價格競爭力仍將持續增強,伴隨著建設規模限制的取消和搶裝現象的消失,新能源產業將進入快速、良性發展的道路。
聲音 VOICE
助力“雙碳”綠色發展 風電大有可為風電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力軍,如果未來沒有出現顛覆性的新技術突破,電力系統脫碳將主要依靠風電和光伏發電。同時,由于風電的成本已經與傳統化石能源發電持平甚至更加經濟,并具有進一步降本潛力,風電的大規模應用會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實現更經濟的能源轉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